“每天超10萬條手機號被非法倒賣!” 近期,警方破獲一起大規(guī)模個人信息泄露案,受害者只因一個小動作,手機號就被黑產團伙盯上!你的號碼安全嗎?快看看這6個常見陷阱,你可能正在“裸奔”上網!
陷阱1:快遞單隨手丟,號碼被“人肉”
🔍 案例:杭州李女士因未撕毀快遞單,三天后接到精準詐騙電話,對方竟能說出她的購物記錄!
⚠ 風險:快遞單上的手機號+地址+消費習慣,是黑產最愛的“三件套”。
✅ 應對:用打火機燎一下條形碼,或用記號筆徹底涂抹號碼。
陷阱2:掃碼領禮品,“授權”變“賣號”
🔍 案例:街頭“掃碼送玩偶”活動,參與者一周后遭遇貸款騷擾,原來APP強制讀取通訊錄!
⚠ 風險:某些二維碼會誘導授權“讀取聯系人權限”,連帶泄露親友號碼。
✅ 應對:拒絕非正規(guī)渠道掃碼,用微信“防騙碼”檢測風險鏈接。
陷阱3:舊手機未徹底清空,恢復軟件可復原數據
📱 實測:某寶30元買的二手手機,技術人員用軟件恢復了上任機主的通訊錄和短信!
⚠ 風險:簡單恢復出廠設置≠數據清除,專業(yè)工具可復原。
✅ 應對:舊手機轉賣前,用【文件粉碎機】類APP覆蓋填充數據3次以上。
陷阱4:連接公共WiFi,號碼被“釣”走
🌐 黑產手段:黑客搭建“免費WiFi”,用戶連接后輸入手機號獲驗證碼時,信息直接被截獲。
✅ 應對:關閉手機“自動連接WiFi”功能,用流量處理敏感操作。
陷阱5:社交平臺“曬照”暴露號碼
📸 真實事件:網友曬電影票未打碼,被人通過票上取票碼反查出購票手機號!
⚠ 風險:車票、外賣單、準考證等都可能泄露號碼。
✅ 應對:曬圖前用【馬賽克工具】處理所有數字條碼。
陷阱6:手機號注冊小網站,遭“撞庫攻擊”
💻 技術流陷阱:黑產利用從A網站泄露的賬號密碼,批量登錄B網站(很多人全平臺同密碼)。
✅ 應對:為每個網站設獨立密碼